学院简介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正文

生命科学学院简介

日期:2025-09-01 来源:佚名 作者: 点击数:

       生命科学学院始建于1986年,现有教职工57人,专任教师51人。教职工中,教授7人,副教授13人,博士40人;获省级人才称号13人次,市级人才称号8人次;建有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个、市级教学团队1个。

 学院现有生物科学、中药资源与开发、风景园林3个本科专业。拥有河南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中医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联合高校)等省级教学平台2个,河南省观赏药用兰花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涉鸟故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抗体筛选与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4个,以及市级科研平台8个。承担国家级项目4项,河南省级项目70项,地厅级项目77项,横向项目44项。发表学术论文380余篇,其中SCI 60篇,EI 6篇,CSCD、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0项,取得科研成果70项,主编或参编专著、教材25部。制定省级地方标准6项,获批新品种3个。多人次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三等奖、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及二等奖、郑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学院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总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标准实验室32个;仪器设备2000余台件,总价值近4000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近100台件。学校建有郑州自然博物馆,展馆收藏、展示标本万余件,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理学学士学位)

 生物科学专业历史底蕴深厚,其源头可追溯至1986年设立的生物教育专业。2011年开始开办本科,已有11届本科毕业生,目前在校生370人。专业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河南省特色专业、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级教学平台。2024年,专业开始招收地方公费师范生。

 生物科学专业以河南省中学生物教师需求为导向,逐步形成了“专业素养与通识素养兼备、教研能力与优良师德并重”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专业拥有数量充足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拥有河南省涉鸟故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抗体筛选与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观赏药用兰花工程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协同育人机制完善。通过学科竞赛、教师技能比赛、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等进一步强化师范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结构合理,教授、副教授及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达95%以上。拥有河南省高校教学名师、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等,为师范生培养提供了优质的师资保证。近年来,承担国家级项目2项,河南省级项目50项,地厅级项目和横向项目70余项。科研反哺教学成效显著,学生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5项,在全国“华文杯”教学比赛及河南省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获特等奖、一等奖及其他等级奖项50余项。

  培养目标:

 本专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郑州、面向河南、辐射全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政治素养、高尚师德师风、健全人格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热爱生物学教育事业,具有先进的生物学教育理念,具备扎实学科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教育教学研究反思和创新能力,能在中学以及其他教育机构从事生物学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骨干教师。

 专业主干课程:

 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生态学、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教学技能训练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具备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具有较全面的教师专业素养和创新意识,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可在学校、科研机构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也可选择继续深造,报考生物学及教育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近几届学生考研录取率均在30%以上。

 生物科学专业(学科教师地方公费师范生)(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郑州、面向河南、辐射全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政治素养、高尚师德师风、健全人格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热爱生物学教育事业,具有先进的生物学教育理念,具备扎实学科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教育教学研究反思和创新能力,能在中学以及其他教育机构从事生物学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骨干教师。

 专业主干课程:

 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生态学、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教学技能训练等。

 就业方向: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学生毕业后按照定向培养就业协议的相关规定就业(不再参加招教考试)。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非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理学学士学位)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是基于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而开设的非师范类本科专业,于2017年开始招生。经过几年的发展,专业目前已拥有了稳定的师资队伍、设备先进的专业实验条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教育教学和专业技能培养体系。目前在校生共272人。

 本专业坚持以培养中药资源与开发方面的应用型人才为基本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注重传统中医药的理论和技能,同时又注重结合地区中药资源与城市产业特色。经过几年专业建设,已形成了“以学为主、教学相长、实践促进、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在教学中积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优势,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坚持育人导向,通过思政育人、文化育人、专业育人、实践育人,形成“理论—实验实训—实习实践”三位一体的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几年来,专业新建了中药炮制实验室、中药质量分析实验室、中药化学实验室、中药药剂学实验室、省级中药虚拟仿真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和新乡万仙山、洛阳龙峪湾、河南润弘本草有限公司、郑州市协和制药厂等多家实习实践教学基地,为实验、实习、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条件保障。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教师已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承担省部级、地厅级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中英文论文百余篇,并建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样板课1门。

 培养目标:

 本专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郑州、面向河南、辐射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中医药和健康事业发展需求,具备中药资源与开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拥有良好思想道德、职业素养、团队协作、创新意识和社会服务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达到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具有较强的中医药传承能力和创新精神,适于在中医药产业相关的政府部门、教育科研机构、企业与医疗单位等从事中药资源调查、鉴定、保护、生产、管理、开发、利用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

 药用植物学、中药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药用植物生态学、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资源学、中药生物技术、中药化学、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与产品开发。

 就业方向:

 主要面向中药生产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医药院校、科研机构等从事中药资源的规范化栽培、采购、生产、研发、鉴定、调查、管理、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工作。也可选择继续深造,报考中药学、化学、农学及生物科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近三届学生考研录取率平均为43.4%。

 风景园林专业(非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

 风景园林专业是一门融合科学与艺术、理工与人文的工学学科,其核心使命是协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致力于构建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

 专业发展历程与特色:

 本专业发展根基深厚,可追溯至2004年设立的园艺技术专业。历经多年发展积淀,2019年开始本科招生。经过20年的砥砺前行,现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教育教学与专业技能培训体系。作为典型的应用型专业,风景园林专业紧密契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积极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振兴”“国家公园”“公园城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国家政策。以培养服务生态环境营造与园林绿化领域的专业人才为己任,着重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专业依托河南省观赏药用兰花工程研究中心、郑州市植物景观多样性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在生态修复和园林花卉应用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与研究资源。

 专业建设成果与荣誉:

 毕业生在职业资格认证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获得高级花艺环境设计师和高级插花花艺师职业资格证书,为其职业发展增添有力砝码。

 2022-2024近三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风景园林专业被评为B级,全国排名96位,全省排名第5。

 师资力量与科研成果: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结构合理,“双师型”教师4名,博士研究生学历比例58.33%。为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

 近三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项,科研经费120余万元,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2部,有力推动了专业学术水平的提升和学科发展。

 学生规模与培养成效:

 目前在校生184人。在就业与升学方面成绩突出,有多名学生成功考取国家公务员,硕士研究生平均录取率在35%以上。

 在校期间,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取得了优异成绩。荣获挑战杯大赛二等奖、三等奖,“花都杯”景观设计大赛一等奖;在中国机器人大赛、睿抗机器人大赛、大学生信息安全赛等赛事中,获得全国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在节水灌溉机器人、授粉机器人和采收机器人等专业新型应用领域具有特长,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用”的目标,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立足郑州、面向河南、服务全国,着力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形象思维与工程思维能力,以构建美好人居环境为己任,掌握自然资源管护、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城乡绿地系统规划、园林规划设计、植物景观设计与应用、工程施工和管理、风景名胜区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健全人格、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可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景观规划设计、生态环境营造、风景名胜区规划与管理、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园林建筑设计、旅游游憩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

 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涵盖AutoCAD、Google SketchUp、Adobe Photoshop、Adobe Illustrator、Adobe Indesign、ArcGIS、Act-3D Lumion、Adobe Premiere等软件操作)、园林艺术原理、园林建筑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植物景观设计、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

 就业方向:

 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在自然资源局、园林绿化局、城建局、市政管理处、林业局、风景名胜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公司和工程施工公司等从事国土空间规划、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区规划与旅游规划、生态修复、工程施工与管理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也可继续攻读风景园林、林学、生态学、园艺、环境设计、城乡规划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