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首页|人才培养

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作者: 佚名    发布时间:2023/11/14 15:00:00    来源:佚名    访问量:(0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郑州、面向河南、辐射全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政治素养、高尚师德师风、健全人格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热爱生物学教育事业,具有先进的生物学教育理念,具备扎实学科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教育教学研究反思和创新能力,能在中学以及其他教育机构从事生物学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骨干教师。

要求本专业学生毕业五年后应达到以下预期目标:

1. 师德师风和教育情怀: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政治方向、良好师德、师风和健全人格,依法执教,富有教育情怀,成为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

2. 教学素质和专业技能:具有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及评价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体系、生物学核心素养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成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骨干教师。

3. 育人能力和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德育管理、课程育人能力,能够掌握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生物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能够胜任班主任工作。

4. 终身学习与反思意识:了解国内外生物学教育教学发展的新方向,能够持续汲取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前沿动态。掌握批判性思维方法和反思技能,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学生、同事、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依据人才培养成果产出导向(OBE)理念,围绕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四个维度,明确专业人才毕业要求,培养具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达到以下要求:

1. 师德规范

政治立场坚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1.1 坚持德育为先,遵守教育法律法规,理想信念坚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认同

1.2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依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开展教育教学,立志成为爱国敬业的四有好老师。

1.3 具有依法执教意识,自觉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 教育情怀

具有家国情怀、乐于从教、热爱教育事业,具有从教意愿和职业认同感,具有丰富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能够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2.1 具有河南地区从教意愿,强烈的职业认同感,秉持正确的教师观,具备积极端正的教学育人态度。

    2.2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爱岗敬业,具备丰富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

    2.3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发展的权利,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乐于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条件和机会。

3. 学科素养

能够应用生物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及实验设计探究能力和数据分析方法,结合学科知识体系的发展历史和前沿,整合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逻辑关联,内化生物学核心素养内涵,将专业知识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

3.1 扎实掌握系统而完善的生物学科知识和方法体系,熟悉生物学科知识发展前沿。

3.2 注重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和相互融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能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实践。

3.3 深入理解以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为基本内容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有效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4. 教学能力

掌握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内涵和要点,掌握中学生物学教学内容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生物学科知识和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熟悉中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4.1 掌握导入、讲解、提问、演示、板书、结束等课堂教学基本技能操作要领,具有三字一话现代教育技术等中学教师通用职业技能和开展中学生物学学科教学的基本技能。

4.2 能依据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生物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中学生物学教材及教学目标,运用学科知识和信息技术制定教学计划、进行教学设计及有效实施,并进行教学评价、反思和改进课堂教学。

4.3 善于运用中学生物学教学研究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生物学教学研究能力以及持续改进的能力。

5. 班级指导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把握中学德育教育的原理、内容与方法,掌握班级集体建设、班级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发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与家长及社区沟通合作等班级常规工作要点;能够积极组织开展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

5.1 掌握班集体建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班级教育活动组织的方法,合理分析解决教学与管理实践相关问题。

5.2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和个性特征,能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

5.3 能够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班级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并获得积极的活动体验。

6. 综合育人

具有教书育人意识,能够将生物学前沿和生态文明理念等生物学素养融入校园文化、社团活动和教育实践中,能结合生物学科教学进行课程思政,了解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6.1 熟悉学生发展指导的方法,掌握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特点,注重教学与育人相结合,通过学科类和思政类、德育类课程的综合渗透,树立课程育人理念。

6.2 能够综合利用生态的地域特点将生态文明理念等生物学素养融入课程。掌握课程育人方法和策略,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实现综合育人目标。

6.3 能有机结合生物学教学活动进行育人活动,学会设计和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和课外活动,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体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7. 学会反思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够有效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具有参与生物学教学改革实践的意识和能力,持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能够制订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规划,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7.1 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前沿动态和中等教育发展趋势,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7.2 具有专业发展意识,制定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7.3 具有反思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素养,能够进行有效的自我诊断,提出改进思路,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技能。

8. 沟通合作

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理解学习共同体在中学生物学教学研究中的作用,具有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能力。掌握团队协作的基本策略,能够在教育实践、社会实践中与同事、同行等进行有效沟通交流。

8.1 能够在课堂教学、教学研究、教育实践、社会实践等小组合作实践中,理解和体验学习共同体的特点与价值。

8.2 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表达技能,能够与中学生、家长、社区进行有效沟通,能与学校领导、同事、同行进行有效沟通合作。

8.3 能够把握团队每个角色的定位以及对于团队的意义,形成良好的团队互助合作精神,获得合作学习经验。

 


最新评论